计量校准的定义?计量校准的国家背景与市场潜力
计量校准服务市场开放的背景解读
1.计量校准服务市场开放是为了满足我国对世界贸易组织协议承诺的要求科技要发展
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WTO/TBT)要求各成员国必须遵守让界贸易组织的有关原则,开放校准市场。一些西方国家为了在这个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无论从技术上还是政策上都给予本国校准机构大力支持,帮助其成为自主经营、按市场机制运作的校准检测服务机构,于是形成了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校准、检验跨国公司(如SGS, TUV, UKS, UL等)。这些机构的发展不仅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而且还直接产生了巨人的经济利益。目前,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背景下,可以利用这种技术优势,根据WT0的规则合理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以更好地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我国己于2001年12月加入WTOO WTO要求校准、检测领域必须按市场机制运行,同时也必须开放本国的检测市场。
2.计量校准服务市场开放是为了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
对计量服务市场而言,国家将强检计量器具和非强检计量器具分别管理,也正是因为强检计量器具如按市场机制运作,会出现市场失灵现象。因此,需要政府加强调控。如贸易结算用的计量器具,由于消费者在获取计量器具的合格与否信息方面处于弱势地位,且消费群体的不特定性,导致市场机制无法保证双方的公平交易。因此,需要政府介入,帮助消费者获得此类信息。而非强检计量器其计量服务的受益者一般是企事业单位自身,该类服务具有典型的竟争性和排他r,因此,宜由市场机制来提供。
3.计量校准服务市场开放是为了消除现有计量管理体系的弊端
我国现行的计量管理体系的主要特征是行政性垄断。行政性垄断是以政府名义实施的市场禁入,不同于市场经济形式的垄断形态,比如由于创新形成的市场垄断、由于竞争实力形成的市场垄断等。由于行政性垄断能够排除垄断经营者的所有当期和潜在的合法竞争对手,因此,它常常导致经济行为扭曲,经济效率低下,抑制计量服务产业的供给和需求。更严重的是,长期的行政性垄断所形成的特殊既得利益,由于收费制度滞后和行为惯性,将妨碍计量行业对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作出灵敏和有效的反应。如计量服务市场的资源配置不合理,计量技术机构存在“低、小、散、重、弱”的格局。技术机构菩遍缺少市场主体意识,不善于从社会和市场需求角度去发现和开拓新的业务等。
因此,从适应WT0的规则和政府改革的要求,以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化配置计量服务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开放计量校准服务市场已势在必行。
在计量校准服务市场即将开放的背景下, 计量技术机构如何应对?
国家质检总局对计量校准服知li场的开放己有了明确的发展思路,即在工程计量领域,要逐步开放、发展和规范计量校准市场,推广校准服务,允许对非强检计量器具开展校准。
同时,除引导已拥有大量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的计量技术机构为社会广泛提供计量校准、检测服务外,还要充分吸纳社会各方面具备准入条件的技术机构(包括按我国入世承诺的开放时间允许国外技术机构有序地进入计量校准市场,通过校准机构之间的竞争促进效率的提高。
1999年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实行了省以下垂直管理体制,绝大多数计量技术机构仍由闪家财政拨款,并按事业单位进行管理。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步伐的加快,计量服知Ii场也出现了一定的竞争,但基木上局限在政府间的竞争,而多种所有制成分参与的计量服务Ili场的竞争尚未形成。因此,各级计量技术机构应对计量校准服务一Ili场的开放有充分的认识,要用市场化思维来推进技术机构的改革。
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改苹也提出了“服务型政府”的理念,作为口前仍按事业单位管理的计量技术机构的发展思路也应该转换到如何为顾客(包括政府)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通过服务去真正满足社会对计量工作的需求。
其次,要有一个明确的战略发展口标,口标可包括经济收入、固定资产(实验室建筑、检测设备)、人力资源口标、重点项口的建设等。
第三,在抓好技术机构内部质量和技术管理的基础上,更应重视外部的市场管理和顾客管理,通过提升对顾客的服务能力,吸引史多的顾客。如加强对大客户的管理;提高检测及时率;加强对日标顾客和市场的分析,力争满足顾客的需要和期望,并培养顾客的忠诚度等。
第四,要培育差别化竞争优势。要以服务经济建设、满足社会需求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建设一批有特色的重点项口.在重点项口上要加大装备投入、人员培训、市场开拓的力度,努力使这些项口经过两三年的建设,具备与国外同类实验室或检测项口竞争的实力。
第五,经济分配政策应对内相对公平,对外具有竞争力。经济分配政策是体现激励作用的关键手段,因此,经济分配政策应向技术含量高、替代性差的关键岗位倾斜,其收入应逐步与2005年后外资检测机构的同类岗位的收入具有可比性,以避免管理骨干和技术骨干的流失:同时,技术含量低、替代性强的岗位,其收入应与市场中同类岗位的收入持平,以降低人力成木。
第六,要抓住时机,积极利用自身现有的技术和实验室管理的经验,通过股份制、项口合作制等多种市场合作方式,吸纳社会资木,共同将计量技术机构做大做强。
计量校准的术语和定义
一、校准
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注:1校准结果既可给出被测量的示值,又可确定示值的修正值。2校准也可确定其他计量特性,如影响量的作用。3校准结果可以记录在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中。
二、(测量)标准
为了定义、实现、保存或复现量的单位或一个或多个量值,用作参考的实物量具、测量仪器、参考物质或测量系统。
注:1一组相似的实物量具或测量仪器,通过它们的组合使用所构成的标准称为集合标准。2一组其值经过选择的标准,它们可单个使用或组合使用,从而提供一系列同种量的值,称为标准组。
三、实验室测量能力
在实验室能达到的最佳测量条件下,对被校对象进行校准所获得的最小测量不确定度,用95%置信概率的扩展不确定度表示。
计量校准校验习惯用法的分析
计量校准校验在过去的用法中,最常见的混乱出现在所有与measurement有关的术语上。由VIM不同版本中文译本中有关术语的变化可以看出,译者们为measurement伤透了脑筋。VIM中译本对于同一术语,有的版本用"测量",有的版本用"计量"。例如:"可测的量"和"可计量的量","被测的量"和"被计量的量","测量方法"和"计量方法","测量误差"和"计量误差",等等。人们会感到在这些术语中使用"测量"更通顺些。这是因为以上术语都可以在量值传递以外使用,即可以在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以外存在。
反之,在涉及"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或活动对象是测量仪器时,就一定要采用"计量"。例如"计量法"、"法制计量"、"计量部门"、"计量监督"等。
实际上,在有的场合使用"计量"还是"测量"并无严格区分的必要,只有是否更合习惯的差别。例如,人们使用"计量标准"显然比"测量标准"更通顺。但使用"测量标准"也不会引起误会。一般情况如本文总结的,在量值传递系统中的活动或活动对象是测量仪器的,采用"计量",其他(为确定量值的操作)为"测量"。但在涉及测量仪器自身时,则冠以"计量"和"测量"两种表达均可。例如"测量仪器"和"计量器具";"测量标准"和"计量基准(标准)";"测量设备"和"计量设备"。有时还可略去"计"字或"测"字,如"量具"、"量程"、"量限"等。
习惯用法中,"工作计量器具"这一术语显得多余。按JJF1001-1991定义是"用于现场测量而不用于检定工作的计量器具"。其实这里指的就是测量仪器,校准完全不必画蛇添足搞出一个"工作计量器具"来。
此文章由东莞仪器校测服务有限公司诚意提供,转载时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