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是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了不溶于反应物所在溶液的。从字意上理解就是在重力作用下沉淀去除。污水中的悬浮,可以这是一种物理,简便易行,效果良好,是污水处理的重要技术之一。
根据悬浮的性质、浓度及絮聚丙烯酰胺凝性能,沉淀可以分为:自然沉淀,絮凝沉淀,区域沉淀。域沉淀的悬浮颗泣浓度较高(5000mg/L以上),颗粒的沉降受到周围其它颗粒影响,颗粒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下沉,与澄清水之间有清晰的泥水界面。二次沉淀池与污泥浓缩池中均有区域沉淀发生。
絮凝沉淀是颗粒物在水中作絮凝沉淀的。在水中投加混凝剂后,其中悬浮物的胶体及分散颗粒在分子力的相互作用下生成絮状体且在沉降中它们互相碰撞凝聚,其尺寸和不断变大,沉速不断加。悬浮物的去除率不但取决于沉淀速度,而且与沉淀深度有关。地面水中投加混凝剂后形成的矾花,生活污水中的有机悬浮物,活性污泥在沉淀中都会出现絮凝沉淀的现象。
缺点
污水处理剂的缺点
在网上看到很多关于聚丙烯酰胺作为的好处,很少提到关于聚丙烯酰胺在废水处理应用的缺点,
通过网友评论,笔者发现聚丙烯酰胺做为污水絮凝剂的主要缺点有以下三类
1、会使水的COD和氨氮含量
2、盐度会加 丙烯酰胺有毒 聚丙烯酰胺毒性相对较低
3、加量大的时候的粘度会加。使用量的话,效果又不好 ,所以一定要控制好加量。
聚丙烯酰胺用于污水处理时主要用于絮凝沉淀,废水中只需投加少量的聚丙烯酰胺产品即可以排水中的悬浮物,使更清澈,如果聚丙烯酰胺投加量过大会废水,流动性减弱,拥挤堵塞排污管道。 这是在使用中常遇到的问题。
絮凝剂的分子、分子结构与形状及其所带基团对絮凝剂的活性都有影响。
一般来讲,分子量越大,絮凝活性越高;线性分子絮凝活性高,分子带支链或交联越多,絮凝性越差;絮凝剂产生菌处于后期,细胞表面蔬水性强,产生的絮凝剂活性也越高。
尽管聚丙烯酰胺作为絮凝剂的缺点有很多,但并不影响其作为目前用量 多佳广的絮凝剂产品之一,聚丙烯酰胺具备超高分子量结构和投加量低,处理单位体积污水成本较低等优点,在没有出成本更低效果更好的絮凝剂产品之前,聚丙烯酰胺无疑很具有前景的絮凝剂产品。
【 行业动态】随着雾霾天频现,人们对大气污染越来越关注。VOCs作为四大总体污染物之一,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日益严重 VOCs治理势在必行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是造成环境污染、损害人体健康的主要元凶,它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 目前,我国VOCs排放量已位居世界位。VOCs的排放量要比、氮氧化物和粉尘的排放量都高,每年超过2000万吨。
2010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首次将VOCs与、氮氧化物、颗粒物等一起列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重点污染物,提出加大VOCs污染。十二五期间,VOCs污染治理和防控政策则进入密集发布期,环保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开展VOCs和有毒废气监测,完善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目前,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已进入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日程。环境保护部印发的《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方案》提出,到2017年全国石化行业基本完成VOCs综合整治工作,建成VOCs监测监控体系,VOCs排放总量较2014年削减30%以上。
随着我国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的持续增加,加之长期以来我国未将VOCs纳入常规污染物管理范围,VOCs治理行业发展缓慢(2013年我国VOCs治理行业产值仅32~38亿元,140多家从业企业中产值过亿元的仅有3~4家),近几年VOCs排放量呈快速增长态势,2012年我国工业VOCs排放量为2,089万吨,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VOCs的防控和治理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从2008年、2009年开始,我国才从国家层面意识到,VOCs的排放会对环境质量、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目前我国VOCs治理与监测市场的技术储备与立法尚不健全,市场仍处于蓝海阶段。
因为我国的起步比发达国家晚,所以VOCs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以及日常监管所需要的手段、能力等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针对VOCs的治理,首先要从重点行业的VOCs治理开始。目前我国尚未制定出技术导则和相应的工程技术规范,由于缺乏技术性法规的指导,排污企业往往不知道应该选择何种治理技术。为了规范VOCs治理市场,从国家层面上应尽快制定与VOCs治理有关的技术法规体系,淘汰技术能力差的落后治理企业,促进VOCs治理市场的有序发展。
其次,完善VOCs检测分析方法体系。由于VOCs种类繁多,排放情况复杂,VOCs的检测问题一直是困扰排放管理的一个主要问题。从管理的角度考虑,国家应该进一步加强投入,进行检测分析设备的研发,尽快完善VOCs的检测分析方法体系。
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VOCs的污染治理技术体系复杂,对设计人员的综合要求高,需要掌握化学化工、通排风、机械设计、自动控制等专业的人才。因此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通过企业重组等形式进行人才的优化组合,是目前企业治理VOCs发展的必然途径。
(参考资料:经济日报、渤海证券、检测网、北极星节能环保网、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