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3日,《北京晚报》创刊50周年展在北京博物馆拉开帷幕,此展览将持续至19日。
作为一份和北京人有着亲密关系的报纸,《北京晚报》创刊50周年展不仅展现了《北京晚报》50年发展成就,同时也通过媒体的视角展现了北京50年历史变迁,以及改革开放30年来的北京新貌。
展柜中的100多件实物有很多珍贵史料,如1957年同志同意创办《北京晚报》的批示就是公开亮相,1964年同志为《北京晚报》题写的报头,2001年《北京晚报》记者带回的“入世槌”的复制品等,则清晰记载了经历半个世纪《北京晚报》一路走来的足迹。
24年来坚持举办百队杯足球赛、首创“见义勇为好市民”评选、促成两岸同胞直接通话拜年、创办“登上健康快车”活动、在“非典”期间推出“护士节特刊”、“寻找北京笑脸选拔‘奥运火炬手’”、与市信访办共办为民排忧解难的“我们日夜在聆听”专栏、《北京论语》创刊、组成“北京晚报法律专家团”、广告额单日突破2000万等,这些“北京晚报大事记”也同时梳理了北京的过往。
简介
《北京晚报》是由北京日报社主办并主管的综合性晚报,在中国首都出版的小型综合性晚报。由北京市党委宣传部下属的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并主管,属于的党产报刊。日出4开24版,每周三、五出32版,每周四出40版涵盖政治、社会、经济、体育、文化及商情等各类信息。
”期间于1966年7月21日停刊,1980年2月15日复刊。日刊。4开1张,周末和星期日出4开2张。向国内外发行。日发行量85万份(1988)。如今的《北京晚报》通过北京市邮政报刊发行局对国内外公开发行,日发行量100万份,达到120万份,是全国发行量较大的晚报之一。
宗旨
北京晚报报社社办报方针是面向群众,补日报之不足。注意知识性和趣味性,发挥首都政治、文化中心和人文荟萃的优势,创造首都晚报的特色,为首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以刊登首都新闻和文化、体育新闻为主。
定位
《北京晚报》新闻含量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前沿新知广泛,“京味”突出,注重思想性、趣味性。 晚报作为一张富有人文气息和前瞻性的报纸,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新闻格局:把工作新闻、事件新闻、话题新闻、状态新闻、人物新闻、观点新闻有机地统一起来,把事实新闻与服务性新闻融为一体,加强新闻的地域亲和力,加大都市新闻、商务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观点新闻的比例,形成了特有的新闻强势。设有数十个专副刊,倡导知识的革命,雅俗共赏,深受读者喜爱。
设有“科学长廊”、“陶然亭”、“文苑”、“芳草地”、“美韵”、“人与法”、“谐趣园”、“经纬拾穗”等专刊和文艺性综合副刊“五色土”。第1版有“古城纵横”,“本报专访”专栏。“古城纵横”是批评性专栏,是群众自我教育的阵地,很受读者欢迎。副刊上的“一分钟小说”专栏,是培养青年文学写作者的园地。副刊、专刊和文体版上还设有“百家言”、“一夕谈”、“居京琐记”、“周末一手牌”、“星期棋局”等栏目。
周末和星期日扩大文化、体育新闻版面,增出漫画专刊“刺儿梅”。1961~1962 年邓拓用笔名“马南邨”在该报开辟的杂文专栏“燕山夜话”,在读者中有较大影响。该报经常组织社会活动,为群众和社会公益事业服务,1984年倡议开展的“爱我中华,修我长城”活动,得到群众热烈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