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工作原理:
超声波塑焊机是根据塑胶产品的热可塑性的原理,利用工作接面间高频率的磨擦而使分子间急速产生热量,当此热量足够熔化工作时,停止超声波发振,此时工件接面由熔融而固化,完成加工程序。
组件功用说明:
1. 延迟时间设定:调整开始发振时间,在限制开关动件后 0-9.99 秒开始发振。
2. 焊接时间设定:调整焊接时间长短,在延迟时间终了发振 0-9.99 秒范围。
3. 硬化时间设定:调整发振终了工作物熔融处冷却定型时间在 0-9.99 秒之范围。
4. 计数器:工作循环次数记录用,附有归零按钮。
5. 调压阀及压力表:工作压力之指示用调整气压设定用。
6. 声波调整:调整换能器与发振回路之共振匹配,使转换效率达到理想。
7. 振幅表:显示声波空载或负载工作之振幅强弱。
8. 电源开关及灯:电源开关之控制,及指示开路之灯号。
9. 选择开关(自动/手动/声波检查):自动或手动操作之选择,及作声波空载测试之开关。
10. 声波出力调整钮:声波出力段数之设定用,2-4 段为一般使用 5-6 段为强力输出用。
11. 声波过载灯:显示声波过载之不正常,需用做声波调整,至过载灯不会显示为止。(若仍无法解除,请来电洽询)
12. 焊头:传达振动能量于工作物上,使之焊接。
13. 上升/下降缓冲调整:调整孔位于机台侧面可适当调整,使升降惯性适中。
14、下降速度调整:调整合理适当之下降工作速度用。
15、升降马达:升降整个机体用,每转动一圈约升降 5MM 之行程。
16、焊接位置视窗:检视正常焊接时焊头压附工作物之状况。
17、气缸上点微调螺丝:在焊接熔化快,或外形尺寸需时使用可限制气缸之下降。
18、水平微调螺丝:调整此四支螺丝,可使焊头平均压附在工作物上。
19、机体固定把手:使机体与支拄紧密固定用。
20、输出电缆及插座:联接机体换能器系统与发振箱线路用。
21、控制电缆及插坐:联接机体控制单元与发振箱自动控制回路用。
22、焊接下降按扭:自动/手动操作方式时做下降之动作按扭。
23、紧急上升按扭:做紧急上升或手动上升用。
24、接地螺母:电子回路之接地线连接用,漏电时之安全保障。
25、保险丝座:电子线路之过载保护。
26、空气清净器:空压工作之气体过滤水份用。
调整准备:
打开气压源,并调整压力到 2kg/cm2。
将底模依操作方便之方向,平稳置于底座上。
调整机体升降开关至焊头工作面以下有 100m/m 之间。打开发振箱上之总电源开关,此时电源指示灯亮。
将焊接机上之选择开关置于“手动”位置。
检视焊头下方 100mm 深之范围确无物品后,再按底座上之焊接下降按扭,使焊头下降在行程下方位置。
设定焊接延迟及硬化时间:
1、完成上述之各部调整及焊接前准备后,再将选择形状左置于“自动”位置。
2、按焊接下降按钮度焊接,焊接即可自动焊接工作一次。
3、观察焊接工作状况及焊接后工作形态,再调整焊头,底模并重新设定工作压力, 声波出力,焊接时间,再试熔,重复调整工作物理想焊接条件。(延迟时间、硬化时间之设定,从较长时间速减设定至理想条件,声波出力及焊接时间之设定,则须由小而大渐增方式设定,以维换能器寿命)
4、设定至理想焊接条件后,即可从事作业生产,生产前,首先将计数器归零,及做声波检查,并清除工作上不必要之物品,再行作业。
注意事项:
1、本机请勿置于潮湿或多及过热之场所,机器上方勿放置流体物,平时注意整洁,随时擦拭, 但不可用液体清洗。
2、人体请勿重压于发振之焊头,以免灼伤,自动操作中遇危险请按紧急上升按钮(EMER GENCY STOP)
3、非本公司设计之焊头请勿使用在本机台上。
4、声波检查在无负荷,振幅表勿超过 1A,超过 1A 时请调整声波调整螺丝,若经调整仍不能降至 1A 以下,则可能焊头或机台有异常,请联络本公司处理。
5、按声波检查开关以开歇方式按下,勿连续按超过三秒以维换能器寿命。
6、在操作时(有负荷状态),振动表勿超过红色区(在标准型焊接机时)若指示超过时,以降低压力,减少出力段数,及调整声波调整之,若经过调整,仍不能降下时,请联络本公司处理。
7、本机之换能器及发振机内有高压线路,除了外部作业调整之外,使用客户请勿做机内之修设。
8、焊头本身依熔物来决定,且必须配合振动系统之共振,所以焊头应使用本公司设计制造之产品,以免损害振动系统。
9、本机附有脚踏开关插座,一般作业,请勿接上脚踏开关操作,以维作业员之安全。
10、空电源注意清洁,本机之空气滤清(AIR FILTER)内若有滞留 1/2 的水请随时排除,如水份过多时则须时常清理空压机之水份。
11、接地线需接地,且不可接于供电源之(地线)上,以防止高压漏电。
12、换能器及增幅器不可做超过 360°之旋转,以免扭断高压线。
影响超声波加工之因素:
-
塑胶材质。
-
导能点的设计。
-
校模的准确性。
-
工件周围之温度。
-
焊头之设计。
-
焊头的振幅。
-
底座的设计支撑。
-
接触面或交面的设计。
-
工作物(工件)的外形和尺寸。10.侧壁和交面的水平厚度。
11.表面清洁与处理(如烤漆、或电渡)。
12.传送到工件物上的能量。
13.不同材质塑胶的调合性
14.内外在的阻尼因素。如治具、底座或内装物之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