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梁和框架梁的区别是什么?
连梁是指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具体条文详见“高规”第7.1.8条);框架梁是指两端与框架柱相连的梁,或者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但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
两者相同之处在于:一方面从概念设计的角度来说,在抗震时都希望首先在框架梁或连梁上出现塑性铰而不是在框架柱或剪力墙上,即所谓“强柱弱梁”或“强墙弱连梁”;另一方面从构造的角度来说,两者都必须满足抗震的构造要求,具体说来框架梁和连梁的纵向钢筋(包括梁底和梁顶的钢筋)在锚入支座时都必须满足抗震的锚固长度的要求,对应于相同的抗震等级框架梁和连梁箍筋的直径和加密区间距的要求是一样的。
两者不相同之处在于,在抗震设计时,允许连梁的刚度有大幅度的降低,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让其退出工作,但是框架梁的刚度只允许有限度的降低,且不允许其退出工作,所以规范规定次梁是不宜搭在连梁上的,但是次梁是可以搭在框架梁上的。一般说来连梁的跨高比较小(小于5),以传递剪力为主,所以规范对连梁在构造上作了一些与框架梁不同的规定,一是要求连梁的箍筋是全长加密而框架梁可以分为加密区和非加密区,二是对连梁的腰筋作了明确的规定即“墙体水平分布钢筋应作为连梁的腰筋在连梁范围内拉通连续配置;当连梁截面高度大于700mm时,其两侧面沿梁高范围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对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且将其纳入了强条的规定,而框架梁的腰筋只要满足“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且不是强条的规定。
在施工图审查的过程中发现设计人常犯的错误有:一是把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编成了框架梁,而且箍筋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或把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编成了连梁;二是在连梁的配筋表中不区分连梁的高度和跨高比而笼统的在说明中交待一句“连梁腰筋同剪力墙的水平钢筋”,这时如果连梁中有梁高大于700mm或跨高比不大于2.5而剪力墙墙身配筋率小于0.3%或水平分布筋的直径不大于8mm时,容易违反“高规”第7.2.26条的规定,而且该条还是强条,这应引起设计人的注意。
桥梁伸缩施工工艺及方法
1、画线、切割、清理
⑴根据桥梁设计要求,在伸缩装置的安装预留槽区上准确标出缝区边沿位置,并划出缝区的切割线。
⑵伸缩缝施工前应在伸缩缝的两侧做好防污措施,沿桥横向满铺2m宽的塑料布,用胶带将塑料布固定,胶带沿切割线粘贴,防止混凝土等杂物对沥青混凝土表面的污染。
⑶采用切缝机顺线切割并清除沥青面层混凝土,切割缝处沥青混凝土下部必须为水泥混凝土饱满填充,无其它填充物,否则切割线平行外移重新切割清除沥青混凝土面层。
⑷清理:顺线准确切割后,清理出槽口区内的沥青混凝土层及杂物。
⑸将伸缩缝安装范围内(也是混凝土浇筑范围)的梁顶混凝土100%凿毛,杂物清理干净,以确保后浇伸缩缝混凝土与梁顶混凝土紧密接合。
⑹清理出的杂物要堆放在离缝区边缘1米以外的位置,下面用塑料布垫好,与沥青混凝土隔离存放。隔离塑料布面积足够大,堆放垃圾后必须看到塑料布垫的四边。
⑺采用风镐(枪)凿除沥青切割后的混凝土时,风镐(枪)不可距离切缝边沿过近,以防破坏沥青路面。
⑻用空压机吹净(或高压水枪冲洗)槽区内的破碎混凝土及灰尘等其它杂物,检查槽区长、宽、深等各部尺寸是否满足施工图要求。
⑼调整梁顶伸缩缝预埋钢筋,如预埋钢筋有缺失,采用植筋补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