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硕橡胶工程有限公司专业生产各种型号规格桥梁隔震支座。
地震带给人类的损失是巨大的。1949年以来,我国发生的百余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3个省市区,造成30多万余人丧生,地震成灾面积达10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超过一千万间。其中最近的汶川、玉树和雅安大地震造成近10万人死亡和失踪,几十万人受伤,数百万人受灾,上万亿美元的财产损失。
国外研究表明,地震的可预测性其差。普遍认为:与其投入巨资进行地震预测,还不如提高建筑抗震设计水平保护大家来的可靠。对地震研究最深的日本和新西兰就是走这样一条道路的国家。特别是日本,地震预警能力全球领先,但是该预警部分仅仅是天气预报部门下的一个办公室,花费寥寥无几。
最近几年发生的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和雅安大地震,给我们带来了惨痛的教训。地震中建筑物倒塌导致无数生灵涂炭,桥梁作为抢救生命线被损毁切断,大大增加救援难度,导致更大的次生灾害。救灾中,海外频频出现直升机当了出租车!就是因为交通中断导致的救援困难,同时桥梁崩塌导致的道路损失同样造价高昂。相比较来说:日本的抗震水平有目共睹,就以最近发生的3.11大地震来说,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比汶川地震释放的能量大30倍。震源深度:10公里;导致致11004人遇难17339人失踪。而且大部分死亡和失踪人为海啸冲击造成。足以证明,建筑的抗震性能能够极大的保护地震中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了民众的未来,我们从事抗震产品设计开发生产的人员。近些年,我们在受到这些地震灾害的教训以后,基于桥梁抗震设计的结构控制技术,开始在我国桥梁工程界得到日益重视,特别是汶川大地震后,交通行业推出了JTG/TB02-01-2008《公路桥梁设计细则》为公路桥梁减震、隔震支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行业内部越来越重视桥梁减隔震设计研究工作的力度。一般来说,通过正确的“抗震”设计可以保证结构的安全,防止结构的整体破坏或倒塌,然而,传统思路设计的方案,以硬对硬的方式抗震,损伤却无法避免的。
桥粱减、隔震技术是指通过采用减、隔震装置来延长桥梁结构的自振周期,臧少桥墩顶部的地震位移反应,同时减小上部结构的加速度反应来保证了桥梁的安全。而且研究发现,如果能大幅度增加结构的周期特性和阻尼特性,就能降低桥粱结构在地震中的加速度反应;同时采取适当的技术装置,将地震力均匀地分布到各个桥墩上,避免了地震力集中在某一个桥墩上。
实践证明,隔震体系一般可使结构水平地震加速度反应下降60%左右,让上部结构设防烈度降低1-2度,使建筑布置更加灵活,还可减小一些结构的部分土建成本抵抗同样烈度的地震,有隔震结构的建筑一般比非隔震结构造价可降低7%-5%。减、隔震目的就是将结构与可能引起破坏的地面运动尽可能分离开,要达到这个目的,可通过延长结构的基本周期,避开地震能量集中的范围,从而降低结构的地震力, 但通过延长结构周期以达到折减地震力,必然伴随着结构位移的增大, 从而可能造成设计上的困难。为了控制过大变形,可通过在结构中引入阻尼装置,以增加结构的阻尼,减少结构的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