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管道技术方面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套适合我国现在国情的管道的防腐体系。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并认可了管道运输的优越性,由于经常发生因腐蚀所引起的相关管线的穿孔破坏方面的问题,所以用哪种材料来作为运输的管道已经成为一大热点。尽管我国的防腐涂层生产已经达到标准,一些技术也已经达到了国外的水平,但是与国外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在防腐层而言,其在材料品质、设计应用以及补口技术等相关方面。
电化学防腐
电化学腐蚀的特点是有电流产生电化学腐蚀中的电流也正是由于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中形成了结构与原电池相似的“腐蚀电池”而产生的。通常在电化学腐蚀的金属中,腐蚀电池极小,但数量极多。金属接触到电解质溶液,发生原电池效应,比较活泼的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而被氧化,腐蚀过程中有电流产生,叫电化学腐蚀或电化腐蚀。例如钢铁在潮湿空气中,表面吸附一层薄薄的水膜,纯水是弱电解质,它能电离出少量的H+和OH-同时,由于空气里的CO2的溶解使水里的 H+增多,结果在钢铁表面形成了一层电解质溶液薄膜,它跟钢铁的铁和少量的碳或其它杂质恰好构成了原电池,因此钢铁制品的表面就形成了无数微小的原电池,在这些原电池里铁是负极碳是正极这时作为负极的铁就失去电子而被氧化:Fe-2e=Fe2+;在正极,溶液里的H+得到电子而被还原,后产生氢气在碳的表面放出:2 H++2e=H2,这种腐蚀通常叫析氢腐蚀。如果钢铁表面的水膜酸性很弱或呈中性,在负极上也是铁失去电子而被氧化成Fe2+,而在正极上主要是溶解于水膜里的氧气得到电子而被还原,这种腐蚀叫吸氧腐蚀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和腐蚀的电化学控制,目前基本上还建立在唯象理论基础上,腐蚀理论和技术上的突破将主要依赖金属等材料界面电化学分子水平的研究。当前的研究主要包括:在复杂的宏观体系中基元腐蚀过程及其相 互作用的理论模型;决定体系使用寿命的参数及寿命预测;对重要技术设备 腐蚀实施监控的传感器技术;应用于腐蚀保护的新电极材料;耐腐蚀新材料的开发;金属钝化膜的成分、晶体结构及电子性质,钝化膜局部破坏和金属 局部腐蚀的理论模型、统计处理及原位微区测试技术;金属表面耐蚀处理的技术和理论;缓蚀剂电化学行为的分子水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