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对于非稳态VOCs具有良好的吸附缓冲作用,活性炭在高浓度VOCs负荷时吸附,在浓度较低时脱附,污染物脱附的驱动力为VOCs进气浓度的降低,无需通过其他方式(如加热等)对活性炭进行再生,且可逆吸附容量不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可重复循环使用。目前已有将活性炭成功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的非稳态VOCs吸附缓冲,但仍有许多方面有待深入探讨。
a)活性炭床作为前处理单元可有效地削弱非稳态VOCs的负荷,但仍需进一步关注活性炭缓冲单元的设计,使得活性炭床的工艺参数与污染负荷波动相匹配,以便于更高效地利用这一复合系统。
b)影响活性炭吸附非稳态VOCs的因素包括吸附剂、吸附质、进气性质和设备及操作条件4个方面。目前,吸附剂、吸附质的交互作用等因素还需深入研究,从而通过吸附材料选择进一步提高活性炭的吸附缓冲效率。
c)目前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于间歇负荷,而对于波动负荷的影响研究较少。
d)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非稳态过程还包括储料罐溶剂挥发扩散、加料过程溶剂的逸散、生产运行的间歇排放以及进气浓度不稳定等方面。此外,在使用活性炭床进行吸附时,还存在“倒挂”现象。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VOCs在活性炭中的迁移扩散现象,从而为更好地应用活性炭吸附VOCs提供理论支持。
e)已有的研究活性炭床高度与缓冲性能的曲线图大多只能应用于特定的吸附剂、污染物、污染物浓度、气体流速、温度、相对湿度以及负荷周期长度,而实际工程中,废气多为多种有机物共存且变化参数较多,因此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实验测试和模型模拟,从而得到更广泛的实际应用,为反应器的设计和操作参数的估算提供指导。
活性炭的比表面积,是不是越高越好呢?
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物料所具有的总面积。单位是㎡/g.通常指的是固体材料的比表面积,例如粉末,纤维,颗粒,片状,块状等材料.
活性炭的比表面积,是不是越高越好呢?
大家都知道活性炭能够吸附有 气体,但是您知道吗?活性炭之所以能吸附有 气体,就是因为其发达的孔隙。看孔隙是否发达,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比表面积”。它表示每克活 性炭内部孔隙有多少平方米。
从测试原理上划分,比表面积测试方法可分为动态色谱法和静态容量法两类。动态色谱法是将待测粉体样品装在U型的样品管内,使含有一定比例吸附质气体的混合气体流过样品池,用TCD热导池检测吸附前后气体浓度变化,来确定被测样品对吸附质分子(N2)的吸附峰面积(吸附量),通过与标准样品吸附峰面积的对比计算获得被测样品的比表面积值;静态容量法是将待测粉体样品装在一定体积的密闭样品管内,向样品管内注入一定压力的吸附质气体,根据吸附前后的压力变化量,来计算被测样品对吸附质分子(N2)的吸附量,根据吸附量以及吸附平衡 时的相对压力,准确获得吸附脱附等温线,通过多点BET、langemuir、t-polt等理论模型计算样品的比表面积、外比表面积等数值。没有经过活化处理的竹炭,比表面积非常低,每克只有200 m2左右。普通的椰壳活性炭可以达到800 m2左右。但是优秀的椰壳活性炭,这个指标可以超过1000 m2。这意味着只要壹元硬bi那么重的活性炭,内部的吸附面积就可以达到一个标准足场那么大。
还原改性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加入还原剂对活性炭进行改性,改性后活性炭表面的碱性官能团数量增加,使活性炭表面碱性、非极性和疏水性增加,使其对非极性物质的吸附能力增强。常用的还原剂有:H2、N2和氨气。
以商用椰壳活性炭作为原料,在不同温度下通入氮气进行改性,研究改性后的活性炭对甲萘威的吸附效果,结果发现:还原改性能够提高活性炭表面的孔隙数量和比表面积,尤其在600 ℃下改性的活性炭比表面积提高效果蕞显著,但还原改性却使其酸性官能团分解,氧元素含量降低。
将经过高温氮气处理的椰壳活性炭浸渍在氨水中,结果发现:经过还原改性后,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孔数量以及表面非极性均增加;当高温氮气处理温度为500 ℃,氨水质量分数为15%时,改性活性炭的表面非极性显著提高。
将活性炭通过氨气和水蒸气混合气体还原改性,结果发现:改性后活性炭表面微孔孔隙增大,含氮基团数量有一定的增加,吸附性能增强。
通过对无烟煤基活性炭、长焰煤基活性炭、褐煤基活性炭和椰壳基活性炭进行N2和NH3改性,研究改性后的4种活性炭对苯吸附效果,结果发现:经过还原改性后,4种活性炭孔结构有一定程度的发育,表面的碱性官能团含量增加,椰壳基活性炭对苯吸附量显著增加,而且NH3改性比N2改性更能提高活性炭对苯的吸附性能;但改性后的煤基活性炭表面含氧官能团相对较少,改性前后苯吸附值变化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