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厂生产的硫酸亚铁性状:天蓝色或绿色的单斜晶系列晶体,密度1.8988g/cm3 ,熔点64℃,溶于水,不溶于醇。有腐蚀性,潮湿空气中易吸潮,并被空气氧化成黄色或铁锈色。干燥空气中能风化,表面变成白色粉末。300℃时为无水物,温度继续升高则被分解。
硫酸亚铁主要用途:主要应用净水剂、消毒剂、铁触媒催化剂和复合肥料添加剂,以及加工一水硫酸亚铁等。农业上用作化肥,除草剂及农药, 主治小麦的黑穗病等。
1、硫酸亚铁主要用作絮凝剂:絮凝效果良好,具有很好的脱色能力,还具有去除重金属离子、去油、除磷、杀菌等功能,尤其对印染废水的脱色和去除COD、电镀废水的铁氧体共沉淀等效果明显,且其价格便宜,是印染、电镀等废水处理当之无愧的首选产品.
2、硫酸亚铁还可作为食品添加剂、颜料、电子工业用的原材料、硫化氢除臭剂、土壤改良剂、工业触媒等。
硫酸亚铁,危险化学品。对呼吸道有刺激性,吸入引起咳嗽和气短。对眼睛、皮肤和粘膜有刺激性。误服引起虚弱、腹痛、恶心、便血、肺及肝受损、休克、昏迷等,严重者可致死。 另外,对于环境亦有一定危害。
硫酸亚铁是FeSO4,一水硫酸亚铁是FeSO4?H2O,七水硫酸亚铁是FeSO4?7H2O。
硫酸亚铁其它理化性质:
高温分解2FeSO4?7H2O==高温==Fe2O3+SO2↑+SO3↑+14H2O 硫酸亚铁是一种主要应用于水质净化和工业废水处理的化学剂,硫酸亚铁同时也具有杀菌作用。产品标准:GB10531-89 化学式:FeSO47H2O ;硫酸亚铁分子式为FeSO4.7H2O,是硫酸法生产一种稀有金属产品过程中产出的副产品,产品外观为淡绿色或淡黄绿色结晶固体无臭,有带咸味的收敛性味。加入议定用量可调节碱性水中的PH值,与水中悬浮物有机结合,并加速沉淀,主要应用于水质净化和工业废水处理,同时具有杀菌作用。相对密度1.899(14.8℃),熔点64℃,90℃时失去6分子结晶水,300℃时失去全部结晶水。在干燥空气中易风化,在潮湿空气中逐渐氧化,形成黄褐色碱性硫酸铁。无水物为白色粉末,相对密度3.4,与水作用则变成蓝绿色。pH(1+10溶液)3.7。1g本品可溶于约1.5mL25℃水中或0.5mL沸水中,不溶于乙醇。本品理论铁含量为20.45%。性状:兰绿色单斜结晶,产品外观为淡绿色或淡黄绿色结晶固体。硫酸亚铁分子式为FeSO4.7H2O,是硫酸法生产一种稀有金属产品过程中产出的副产品,产品外观为淡绿色或淡黄绿色结晶固体。加入议定用量可调节碱性水中的PH值,与水中悬浮物有机结合,并加速沉淀,主要应用于水质净化和工业废水处理,同时具有杀菌作用。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对呼吸道有刺激性,吸入引起咳嗽和气短。对眼睛、皮肤和粘膜有刺激性。误服引起虚弱、腹痛、恶心、便血、肺及肝受损、休克、昏迷等,严重者可致死。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具刺激性。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对呼吸道有刺激性,吸入引起咳嗽和气短。对眼睛、皮肤和粘膜有刺激性。误服引起虚弱、腹痛、恶心、便血、肺及肝受损、休克、昏迷等,严重者可致死。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具刺激性。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尽快就医。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尽快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具有还原性。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 氧化硫。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危险特性: 具有还原性。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 氧化硫。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一般作业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