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隔音房规格
声音间隔的内表面,高声系数的材料应作为吸声表面,常用的吸声材料为超玻璃棉或矿物棉(10厘米厚),外包为薄玻璃布(0.1mm厚)或塑料薄膜(0.035mm厚),可作为隔音层,孔隙率为2030%。。可以采用橡皮条、毡条等作为密封材料。如果单层窗的隔声量不足,可用双层窗。例如,用3毫米厚玻璃装配的单层窗,其隔声能力可达25分贝;而用同样厚的玻璃装配的双层窗,在两片玻璃的间距为10厘米时,隔声量约达36分贝;间距20厘米时为40分贝。再如,镶有6毫米厚玻璃的单层窗,隔声量可达27分贝;如果用同样厚的两片玻璃装配成双层窗,在玻璃间距为2.5厘米时,隔声量可达32分贝;间距10厘米时为38分贝;间距20厘米时为44分贝。
隔音房种类
隔音性间(sound insulation room)是为了避免外部噪音侵入,产生部分室内空间清静的小室或屋子。在噪音明显的生产车间内修建的有优良隔音性特性的小屋子,以供工作员在这其中实际操作或观查、操纵生产车间内各一部分工作中的用处。隔音性间的部位,应当能使在其中的工作员见到全部生产车间的制造状况。因此,可将隔音性间设定在生产车间的角落或紧靠车间的一面墙,也可以排在车间的中部,但须顾及隔声间内的人员出入方便,不影响车间内加工材料的流通,以及便于供电和通风。
隔音房描述
如果单层均匀固体材料的一个构件被认为是软的,其振幅取决于单位面积质量(称为表面密度),在声波激发时入射声波的声压和频率。构件越重,频率越高,传输波的振幅越小,构件的隔声效果越好。这种关系被定义为质量规律。可以计算出该构件的隔声(r)公式如下:o=10 lg|pi/pt|2=10 lg【1+(ωm/2ρc)2】 (dB)式中pi为入射声压;pt为透射声压;m为面密度;ω为角频率(ω=2πf,f为频率);ρ为空气密度;c为声速。此式即为垂直入射波的质量定律,其实用公式为:Ro=20 lgm·f-42.5在无规入射的情况下,对所有方向的入射波进行平均,求出无规入射波的隔声量(R)。其公式为:R=Ro-10 lg(0.23Ro)R值较Ro值为小,Ro越大,其差值就越大。上面所述的是忽略材料弹性的理想情况,实际上隔声构件一般是有一定刚度的弹性板,可因吻合现象而降低隔声量。板的隔声量由弹性的劲度控制。在质量控制区以上产生的临界频率处的低谷,是由吻合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