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炒茶机规格
玉湖炒茶产地坪上村位于小北山主脊,地理位置十分独特,是一个纯农的社区。茶园独处高山峻岭之中,土质松软,呈微性,天然泉眼众多,给茶叶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明朝末年(1565年),刘氏(为母舅)林氏(为外甥)移居于玉湖坪上村,历326年均以耕山种田为生,生活十分清苦。清光绪17年(1891年)林氏的第13孙名叫林想的农民到远离村寨10多公里的“温肚”山地砍柴,意外地从一堆鸟粪中拾得一颗树籽,把它埋于土中。三年后再次到此地砍柴时,发现那树籽已长成枝荣叶茂的小树。林想出于好奇,饭后摘其叶咬嚼,顿觉味道甘醇,生津解渴。他试着将所有嫩叶摘回家,放在鼎中炒干,然后用沸水冲泡,见汤水色泽深褐,气味清香,饮之先涩后甘,回味无穷,因此,他给它起名叫“鸟啄茶”。从此,林想摘其茶籽,播种于山岭之中,精心管理,适时采摘,适时炒揉,经年累月,总结出古朴而考究的炒茶工艺,成了一制茶名师,至今已传承五。
全自动炒茶机样式
炒茶分生锅、二青锅、熟锅,三锅相连,序贯操作。炒茶锅用普通板锅,砌成三锅相连的炒茶灶,锅呈25-30度倾斜。炒茶扫把用毛竹扎成,长1米左右,竹枝一端直径约10厘米。 炒青是一个术语,是指在制作茶叶的过程中利用微火在锅中使茶叶痿凋的手法,通过人工的揉捻令茶叶水分快速蒸发,阻断了茶叶发酵的过程,并使茶汁的精华完全保留的工序。是制茶史上一个大的飞跃。 当地茶农概括为三句话:"第一锅满锅旋,第二锅带把劲,第三锅钻把子。"
全自动炒茶机描述
生锅主要起杀青作用,叶量多少视锅温和操作技术水平而定。炒法是用炒茶帚在锅中旋转炒拌,叶子跟着旋转翻动,均匀受热失水,要转得快,用力匀,结合抖散茶叶。待叶质柔软,叶色暗绿,即可扫入第二锅内。 二青锅主要起继续杀青和初步揉条的作用,因茶与锅壁的摩擦力比较大,用力应比生锅大,所以要"带把劲",使叶子随着炒茶扫帚在锅内旋转,开始搓卷成条,同时要结合抖散茶团,透发热气。当叶片皱缩成条,茶汁粘着叶面,有粘手感,即可扫入熟锅。 熟锅主要起进一步做细茶条的作用,此时叶子已经比较柔软,用炒茶扫帚旋炒几下,叶子即钻到把内竹枝内,有利于做条,稍稍抖动,叶子则又散落到锅里。